2025年暑期“返家乡”暨向基层报道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事迹(上)
蝉鸣渐歇,夏意渐收,2025年暑假“返家乡”暨向基层报道社会实践活动也已落下帷幕。一批青年学子带着热忱与担当深入基层,在实践中锤炼本领,用行动诠释青春价值。他们的故事里,有汗水浇灌的成长,有真心换来的认可,更有青年与大地相连的赤诚。
机电工程学院
李浩冉
暑假,我在潢川县残联参与了一个月实践,工作是整理残疾人档案和走访特殊家庭。初见堆积的文件我曾想退缩,在朋友鼓励下才坚定信心。整理上千份档案需核对补全、录入系统,我强忍眼干疼痛坚持,曾为补全视力障碍者医疗记录多方联系。当看到“归档完成”,我懂这些数据是他们争取权益的凭证。走访时,双腿残疾的小女孩画着背书包上学的画面,说渴望重返校园,这让我深切体会他们的无奈,更坚定助人决心。这次实践让我明白,真正的关怀是倾听与托举,是切实为他人解难。今后我会继续伸出援手,帮助他人、造福社会。

张洪恺
暑假,我随实践队到平顶山湛河区姚孟村,用三天参与志愿服务。首日,我们清扫村委会周边公共区域。手持扫帚穿梭小巷,归拢落叶纸屑,汗湿衣衫后,看着杂乱路面变整洁,成就感十足。次日整理村书屋,我们将书籍按少儿读物、农业技术、文学经典等分类,擦拭灰尘并贴好标签。村民快速找书、孩子捧着绘本微笑,让我懂了整理的意义。最后一天,我们帮村委会归档文件、归置文具、擦拭桌椅。虽都是琐事,但能为工作人员创造整洁环境,我觉很值得。这次活动让我明白,志愿服务不分大小,点滴行动也能为乡村带来温暖与改变。

王启宇
暑假,我回平顶山郏县薛店镇田湾村,协助老人完成养老、社保线上认证。科技发展让公共服务移至线上,却成了不熟悉智能手机老人的“数字鸿沟”。他们或子女不在身边,或对设备陌生,认证成了心事。我化身“数字桥梁”,每天在村活动中心或上门,一步步教他们点屏幕、人脸识别、核对信息,常需重复讲解和演示。看到老人们从紧张焦虑到认证成功后的喜悦,听到真诚的“谢谢”,所有付出都值得。这次实践是深刻的代际互动,让我体会到青年的社会责任,明白科技温度需人传递,社会进步应不让老人落下,更坚定了我回报社会的决心。

孟瑞铭
在假期的这段时间我回到了家乡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蔡店乡孟脑村参加环保志愿服务,这次志愿服务的经历,是一次深度淬炼。在社区老人关怀活动中,我陪伴独居老人聊天、协助打扫房间,听他们讲述过往岁月,从最初的陌生拘谨到彼此信任依赖,让我明白陪伴的意义远超想象;在环保公益活动里,与团队一起清理河道垃圾、宣传低碳理念,看着环境在大家努力下焕然一新,真切体会到个人微小行动汇聚成的强大力量。服务过程中,也让我学会了沟通技巧与应急处理方法,也在团队协作中提升了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份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每个人都是社会温暖链条上的一环。未来,我会继续以志愿者身份践行善意,用行动传递温暖,让志愿精神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

建筑工程学院
高涵冰
暑假参与了开封市庄头镇政府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多领域为家乡出力。在“12355青春自护·平安暑期”防溺水宣传中,我和志愿者深入社区村庄,发手册、用生动语言讲防溺水重要性及应急方法,增强大家安全意识。参与职工图书室“焕新升级”时,我协助整理图书、按类摆放,还参与布置阅览区,优化服务环境。在青春“碳”路巡河净滩活动里,我和伙伴沿河岸巡查、捡垃圾,助力改善家乡水环境。这次实践锻炼了沟通、组织能力,让我深悟为家乡奉献的价值与快乐。未来我会持续关注家乡,用行动为建设添砖加瓦。

史斯霖
暑假期间,我参与一个多月“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协助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整理归档资料;筹备“铁锅集市”时,独立完成视频拍摄剪辑以扩大宣传;入户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发放手册筑牢防线;还赴县未保中心陪伴留守儿童,开展特色课程与心理关怀。这次实践让我懂基层工作的细致重要,视频创作提升了创新和协作能力,防溺水宣传、儿童关爱让我体会青年担当。我沟通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增强,也更坚定了回报家乡、奉献社会的信念。

信息工程学院
陈文龙
暑假期间,我以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身份,深度参与基层服务,用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我先走访辖区孤寡老人,提前了解老人饮食禁忌与生活需求,带着牛奶、米面等物资上门。陪老人唠家常、打扫屋子。随后,我协助完成住户家庭信息登记工作,逐户上门核对人口、就业、医保等信息,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并跟随社区主任检查辖区内安全,喇叭是否能正常使用。
此外,我还参与特殊群体关怀与矛盾调解工作。慰问出狱人员时,我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其沟通。倾听他们的生活困境面对矛盾家庭,我配合社区调解员梳理问题根源,传递理性沟通理念,助力化解邻里与家庭纠纷。这段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意义,也提升了自身社会服务能力。

樊子涵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家乡组织的大学生“向基层报道”社会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返家乡”社会实践不仅是锻炼能力的平台,更是回报乡梓、服务群众的机会。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走近乡亲邻里。在参与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耐心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带领他们开展趣味活动,用爱心温暖童心;在协助开展的“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中,不怕辛苦,走街串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讲解防骗知识,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意识;面对个别居民对某项政策不理解的情况能耐心倾听,并用所学知识耐心解释疏导,努力化解矛盾,成为了连接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一道桥梁,让群众感受到了年轻大学生的热忱与担当。

范炳浩
暑假,我深度参与“多彩假期 艺路童行”文明实践活动,在琉璃非遗课堂、普法课堂、心理健康服务及“经典朗诵 粘土筑梦”DIY中收获满满。
琉璃课堂上,我和小朋友们看视频了解熔融、塑形、定型过程,感受非遗技艺千年传承的温度;普法课上,老师用趣味案例拆解法律知识,看着孩子们从懵懂到主动追问,法律种子悄然种下。经典朗诵时,共诵《七律·长征》,剖析诗词悟红军无畏;粘土DIY陪孩子们捏塑想象,小泥团变身为各种造型,满是童真。
和孩子们相处,我收获真诚笑容,更学会担当,综合素质与责任感提升。未来,我会继续以志愿之名,践行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初心。

李智波
在暑假期间,我参与了平顶山市新华区青石山街道办事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4日至2025年8月1日。我在小区内发放防诈骗传单,提升居民反诈意识;还为小朋友们开设小课堂,讲解防溺水与防诈骗的实用知识。此外,我发挥特长教小朋友们写字、画画,在丰富他们假期生活的同时,自己也积累了实践经验,这段经历充实且富有意义。
此次返家乡实践,不仅让我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家乡的实际行动,更在与邻里、孩子们的互动中收获了真挚的情感与成长。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家乡的发展需要每一位青年的参与,而这份扎根基层的经历,也成为我未来前行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始终怀揣热忱,反哺家乡、回馈社会。

高慧松
这个暑假,我在太平镇乡“返家乡”实践中发挥专业特长,获评“优秀实践个人”。我系统整理近百份散佚地方文献,建电子档案库方便查询;因乡村儿童辅导资源匮乏,开设“周末课堂”,为30余名学生辅导累计超200小时,获家长老师好评。走访时,为农户提蔬菜病虫害防治建议、助其电商售农产品,还组织“数字助老”,教会20余位老人用手机视频。
我撰写万余字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提特色种植、挖旅游资源等建议,多条被采纳。此次实践让我懂,知识服务人民需求方能实现价值,未来我会持续关注家乡,为乡村振兴献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愿这些榜样的力量如星火燎原,激励更多青年走出象牙塔、走进基层,把青春的汗水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之花在实践的土壤中结出丰硕果实。
上一条:2025年暑期“返家乡”暨向基层报道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事迹(下) 下一条:出发啦!河质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关闭】